Blogtrottr
UDN全球觀察
全球觀察:提供全球視野,掌握地球村的政治焦點、財經脈動,深入報導各國社會現象,並體察其文化特質。
挪威人的幸福 關鍵就在柴火?
May 25th 2013, 09:52

【前言】

挪威,一個六百多年沒有自我的國家,它曾是丹麥的附庸,瑞典的殖民地,也被納粹德軍攻占,更經常受到強鄰俄羅斯的威脅,一個人口以前不到五百萬,曾經被瑞典人在歌謠中嘲笑:「挪威人是皮鞭下苦命的一群人,他們一無所有,活得如牛一般。」現在卻是全世界最適合人居住的國家,平均壽命超過八十歲,平均國民所得為八萬六千美元,國力已經超出殖民國瑞典,甚至成為瑞典人前往謀職打工的地方。

仔細爬梳挪威的歷史,會發現跟臺灣一樣,有過被壓迫的殖民經驗,也面臨強鄰的威脅,但如何揮別自卑,以小搏大,相信挪威的經驗會給臺灣很多的啟發。

挪威人的幸福 關鍵就在柴火?

OECD的研究方法有其社會學和經濟學的權威性,外人透過它可以很輕易地在腦海中描繪出挪威這個國家美麗的圖像,例如,「一群對自己國家滿意度很高的人,成天快樂地工作和快樂地生活著。」但我想挪威人自己應該遠比OECD更瞭解何謂「挪威人的幸福」,那是毋須依賴現代化文明便唾手可得的元素,其中關鍵在—「柴火」。

挪威奧斯陸大學研究員羅倫森(Jørgen Lorentzen)早在OECD的調查報告出爐之前,已深入探究發現「柴火」才是挪威人滿足感最直接的來源。任何外國人來到挪威,一旦環顧四周,都會訝異當地人居家內外永遠堆放著數量驚人的木柴。書店裡傳授讀者如何正確砍柴、堆擺和保持木柴乾燥的書籍,只要內容品質尚可,立刻就有機會登上暢銷書排行榜,例如,一本名為《純木》(Hel Ved)的柴火使用工具書曾在挪威的暢銷書排行榜蟬聯十四週總冠軍,在人口五百萬的國家內總計銷售了十三萬冊,而且還是每年聖誕樹下最常出現的禮物。當地人和柴火之間似乎已發展出一種特殊的情感,挪威柴火使用專家米丁(Lars Mytting)和羅倫森英雄所見略同,他說:「當柴火結合壁爐營造出來的和煦氣氛,可為挪威人帶來一種自給自足的感覺,並且直探挪威人的心靈深處。」挪威報紙《每日新聞》(Dagens Næringsliv)曾提及,「光是砍柴和堆柴這件事,便可讓挪威人感到生活非常美好。」一份鄉下地方報更指出,「教導柴火如何使用的書籍,在挪威的地位更勝聖經。」

隨手記下挪威各種關於柴火的形容時,我內心其實感到非常不可思議,我從沒聽過哪個國家的人民光是看著壁爐裡的熊熊烈火,或者聽著木柴燃燒發出的劈啪聲響,就會頓然覺得生活心滿意足,好在米丁的觀察和解說,不光是在指導我們如何善加利用家裡的壁爐,同時也為我們解答了讓人毫無頭緒的困惑。米丁本身就是典型鄉下長大的挪威人,從小住在挪威東邊寒冷鄉間的山谷裡,過著屬於挪威式的傳統生活,成天和山水為伍。依照他的描述,在這天寒地凍的國家中,人民無可避免必須依「柴」而生,幾世紀以來皆是如此,除了拿木頭蓋房子,還得長期藉由劈成段、片的木柴為一家人升火取暖,就算進入二十一世紀,電力加熱暖器也無法取代木柴加熱的意義,它幾乎可以算是挪威人自古以來存留迄今的國家遺產,和當地生活密不可分。米丁在他的書裡十分感性地說:「木柴就像我們的鎮定劑。」

(本文轉載自李濠仲新書《小國的靈魂:挪威的生存之道》,由衛城出版)

This entry passed through the Full-Text RSS service — if this is your content and you're reading it on someone else's site, please read the FAQ at fivefilters.org/content-only/faq.php#publishers. Five Filters recommends: 'You Say What You Like, Because They Like What You Say' - http://www.medialens.org/index.php/alerts/alert-archive/alerts-2013/731-you-say-what-you-like-because-they-like-what-you-say.html

You are receiving this email because you subscribed to this feed at blogtrottr.com.

If you no longer wish to receive these emails, you can unsubscribe from this feed, or manage all your subscription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sokf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